English

简体中文English

我国苎麻及苎麻产品质量标准
时间: 2024-04-06 作者: 竞技宝app下载

  我国苎麻及苎麻产品质量状况苎麻种植和苎麻产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苎麻纺织历1972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薄纱蝉翼”服实,早在21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将苎麻纤维加工成了精美华丽的服饰。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掀起绿色消费的浪潮以来,我国的苎麻产业在国际上逐渐展现出“特色经济”的地位,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苎麻产业占全世界总量的90%左右。然而,我国苎麻产业虽然历史悠远长久,但并没有随市场的发展而得到较好的提升。目前,苎麻混等混级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刮制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苎麻精干麻受原麻质量影响,产出率低,强力支数不匀,残胶率偏高。据纤检机构对苎麻精干麻公检数据统计,苎麻精干麻残胶率超标现象普遍。精干麻使用加工性能直线下降,成纱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造成了我国出口的麻混纺纱、纯麻纱很少有高支纱,原麻附加值低,我国优良的苎麻资源没有正真获得很好的利用。2005量监督管理办法》,于2005月组织并且开展麻类纤维公证检验试点工作,打响了麻类纤维质量监管的第一炮;2006年下半年,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省、市纤维检验局和大型纺织企业制定《苎麻精干麻》国家标准,将苎麻精干麻分为三等三级,并制作了苎麻、苎麻精干麻实物标准样品;200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湖南省纤维检验局筹建国家苎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省纤维检验局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国检中心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苎麻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我国现行苎麻及苎麻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规则我国现行苎麻及苎麻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可分为三类,即纤维类、纱线类和织物类。一、纤维类纤维类苎麻标准有GB/T7699—1999《苎麻》;FZ/T31002—1998《苎麻球》;GB/20793—2006《苎麻精干麻》;FZ/T31001—1998《苎麻精干麻》。目前常用的标准是《苎麻》(GB/7699—1999)和《苎麻精干麻》(GB/T20793—2006)。(一)《苎麻》(GB/T7699—1999)的质量要求1.取样:标准规定,取样应有代表性。在100包中随机取样5包,每包取样3100包取样。超过100包,每超过502.分类:标准按纤维线密度将苎麻纤维分为甲、乙两类。线密度是指纤维或纱线单位长度的质量。特克斯(tex)是表示线密度的一种单位,为每千米纱线或纤维所具有的质量克数。苎麻纤维线mtex及以下的为甲类,556mtex以上的为乙类。2020083.分等:标准按苎麻纤维的感官品质、含杂率(杂质是指苎麻中的麻骨、麻屑、麻叶等自然含杂)和长度分为三等。感官品质包括刮制质量、斑感柔软),斑疵、红根极少,色泽正常,且含杂率1.0%,为一等;感官品质稍差,含杂率1.5%,为二等;感官品质较差,含杂率2.0%,为三等。长度均要求60cm,各等回潮率不允许超出16%。4.定等:感官品质应依据标准样品而定,各等标准样品均为该等的底线(标准样品每两年更新一次)。在同一批苎麻中,本等相符率应不低于80%,不得跳等。凡不符合三等的苎麻为等外麻。(二)《苎麻精干麻》(GB/T20793—2006)的质量发展要求苎麻精干麻是指苎麻原麻经生物或化学工艺脱胶后的麻纤维。《苎麻精干麻》(GB/T20793—2006)国家标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相比《苎麻精干麻》(FZ/T31001—1998)行业标准有较大修改,主要是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修改了苎麻精干麻“批”的概念;修改、增加了技术要求内容和等级的设置;增加了外观实物标准的制作和使用;修改了取样数量等。目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要依据《苎麻精干麻》(GB/T20793—2006)国家标准进行日常质量监督检查。1.取样:取样数量按每一交货批(同品种、同等级、同一加工工艺为一批)包数的多少而定。两包及以下者取一包,5包及以下者取两包,10包及以下包,25包及以下者取包,350包及以下者350包以上者取总重量为300~500g,混合均匀。2.分等定等:标准按单纤维细度将苎麻精干麻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单纤维细度小于或等于5.56dtex为一等,单纤维细度小于或等于6.67dtex二等,单纤维细度小于或等于8.33dtex为三等,维细度大于8.33dtex为等外。3.分级:标准按外观品质条件和技术指标将苎麻精干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a.外观品质条件最重要的包含脱胶和疵点。脱胶是指精干麻的色泽及脱胶是否均匀,纤维是否柔软松散以及硬块、硬条、夹生、红根的多少程度,这里不好理解的名词有:硬块,即麻束中粘连成块状的部分;硬条,即麻束中难以分开的麻纤维;夹生,即麻束中局部脱胶不良的纤维;红根,即麻束中根部呈红褐色的部分。疵点则是指斑疵,油污、铁锈、杂质、碎麻的多少程度。其中斑疵是麻束中呈现褐色的风300mm以下,手感强力很弱的麻纤维。若苎麻精干麻外观品质条件差,将直接影响麻纤维的成纱性能。b.技术指标包括束纤维断裂强度、残胶率、含油率、白度、pH值。其中三级(最低)要求,束纤维断裂强度要大于或等于3.50cN/dtex,残胶率要小于或等于5.00%,含油率在0.5%~1.5%之间,白度不小于50度,pH维线密度低,则适用纺高支纱;同时残胶率低,脱胶好的纤维,在纺织中易于分离,更有助于纺纱;含油率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染色牢度。4.定级:标准规定的外观品质条件和技术指标为定级的依据,以其中的最低一项定级。其中进行外观品质条件的检测时,应将随机抽取的精干麻麻包打开,逐把对照标准样品进行检测验证,分出一级、二级、三级,将各级麻分别称重并记录,计算麻包的分级符合率。分级符合率大于或等于90%时,方可定为相应级别。5.回潮率:标准未将回潮率列入定等定级的技术指标中。依据使用和贮存的要求,标准单独规定成包中精干麻的最高回潮率不允许超出13%。6.公量检验:公量检验以批为单位,每批称量并记录毛质量,测取包装物平均质量后进行扣除,并结合实测回潮率,得到公定回潮重量。7.标准样品:标准样品根据文字标准中外观品质条件要求制作,每套标准样品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对照时不能低于该标准样品。二、纱线《苎麻本色纱》;FZ/T32005—2006《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苎麻本色线》;FZ/标准适用的产品范围不同,《苎麻本色纱》行业标准适用鉴定环锭细纱机生产的苎麻长纤纯麻纱、涤麻混纺纱的品质,对纯麻纱、涤麻纱根据苎麻含量的不同和线密度的差异,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并规定苎麻含量的减少小于4.0%;《苎麻本色线》行业标准适用鉴定环锭细纱机生产的苎麻长纤纱经并捻而成的股线的品质,不适用鉴定特种用途苎麻线的品质,标准按苎麻双股线和苎麻三股线 术要求;《气流纺苎麻棉混纺本色纱》行业标准适用鉴定织造用气流纺苎麻棉混纺纱(麻含量在 50%及以 上)的品质,标准对纤维含量的偏差作出了严格控 制,要求其差异数绝对值不允许超过2.5%,同时 规定了技术方面的要求。苎麻棉混纱本色纱线是用途最为广 泛的纺织用纱线,下面重点介绍该标准。 麻棉混纺本色布标准则从用户要出发,技术方面的要求 更全面,在质量检验中不必考虑加工工艺,但其外 观质量仍采用评分方法,取样量偏大,操作上有一 定的局限性。 《苎麻棉混纺本色布》(FZ/T 33006—2006) 的质量要求 1.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鉴定苎麻棉混纺(苎 麻含量在50%及以上)本色布的品质。 2.取样:内在质量根据检测方法标准要求取样, 外观品质验收抽验数量为该批产品的 5%~10%,质 量监督检验可按段(每段至少大于1 米)抽样。 3.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 量。内在质量包括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纬纱密度偏 差率、水洗尺寸变化率、纤维含量偏差率、断裂强 力、撕破强力、染色牢度;外观质量包括局部性疵 点和散布性疵点。 4.检测:内在质量按相关试验方法标准执行;外 观质量检测中局部性疵点的评分按标准中表所列规 定执行,各品等的布段局部性疵点允许总分为该布 段的长度(不满 每米允许评分数所得的积。5.分等定等:产品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 品,低于二等品的为等外品。其中基本安全技术要 求是各等的保证指标。同一批布,内在质量按批评 等,外观质量按段评等,成品的品等按内在质量 与外观质量指标中最低一项品等评定;在同一段布 中,内在质量以最低一项品等评定,外观质量以局 部性疵点与散布性疵点最低一项品等评定;局部性 疵点采用有限度的每米允许评分的办法评定品等, 散布性疵点按严重一项评等。 1.适合使用的范围:该标准适用于鉴定环锭纺机制的苎麻棉混纺(苎麻含量在50%以上)本色纱线.取样:取样以均匀等量、随机为原则,一般取 20 3.技术方面的要求:标准分别对普梳麻棉混纺纱、精梳麻棉混纺纱、普梳麻棉混纺股线、精梳麻棉混纺股 线制定了技术方面的要求。不同线密度的纱线有不同的质量 要求。质量指标包括单纱强力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变 异系数、条干均匀度、黑板粒结杂质数、单纱断裂强 度、百米重量偏差和纤维含量偏差等7 4.分等:产品分优等、一等、二等,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品等由单纱(线)强力变异异数、百米 重量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黑板粒结杂质数 纱(线)强力变异系数和百米重量变异系数两项指标 原评等的基础上顺降一个等,如两项都 超出范围时, 亦只顺降一次,降至二等为止。纤维 含量超出范围 (3%)时,则按FZ/T 01053 规定判不合 三、织物类织物类苎麻标准有 FZ/T 33002—2003《苎麻本 色布》;FZ/T 33006—2006《苎麻棉混纺本色布》; FZ/T 33009—1999《苎麻色织布》;FZ/T 34001— 2003《苎麻印染布》;FZ/T 34004—2003《涤麻(苎 麻)混纺印染布》;FZ/T 34005—2006《苎麻棉混纺 印染布》6 个标准。从 纺的本色布、色织布、印染布。6个标准最早 1999年制定的,最新有 2006 年制定的,年代不一 样,制定 标准的出发点不一样,内容也有较大差 异。1999 年制 定的苎麻色织布标准,技术方面的要求中内 在质量包括苎麻 纤维含量、纬纱密度、断裂强力、 水洗尺寸变化和染 色牢度 项。质量指标根据加工工艺不同而有不同, 一般适用于生产单位做 出厂检验。2006 年制定的苎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