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体中文English

周恩来送侄子一套旧衣22年后周尔鎏才得知其价值

时间: 2023-10-02 16:39:39 |   作者: 棉布

  。8年前,和父母失去联系的周尔鎏辗转来到上海,周恩来和看着这位无依无靠的堂侄,决定收养他。

  此时正值周尔鎏放寒假,他打算暂时居住在西花厅,照顾养父母一家。在此期间,周恩来见养子的衣服有些破旧,便将自己的一套旧衣服送给他。

  起初周尔鎏并没过多在意这套旧衣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22年后的1976年,当周恩来去世后,有工作人员找到周尔鎏,向他打听那套旧衣服的下落。

  此时的周尔鎏才得知这套旧衣服的来历如此之大,他先是大吃一惊,然后陷入深深的懊悔当中。

  周尔鎏1929年出生在上海,他是周家的长房长孙,其祖父周贻康和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是堂兄弟的关系。周贻康在家中排行第二,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七,因此在家族分别被尊称为“二老爷”和“七老爷”。

  1927年到1931年间,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在周尔鎏位于虹口四川北路44号的家中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周贻能为周恩来夫妇提供掩护和联络,那一段时间他为周恩来夫妇的安全所起到的作用,是一般人难以代替的。

  1931年顾顺章背叛革命,上海的地下党也因此遭到严重的损失,周恩来夫妇无奈只好居住在44号暂时隐蔽。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周恩来让父亲秘密地去和有关同志通风报信,让他们注意安全。

  如果有了解的小伙伴就会知道,1927年在广州的时候曾生下过一个男孩,但后来却夭折了。从广州来上海和周恩来会合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个还沉浸在丧子的痛苦当中。当时周尔鎏刚好出生不久,因此周恩来夫妇十分喜欢他,经常抱着他玩。

  从周尔鎏有记忆开始,长辈们就让他叫周恩来、为“七爸”、“七妈”。当周恩来夫妇前往苏区后,周尔鎏有时会从大人口中听到他们的消息,但却再也没见过他们,直到1946年周恩来托人找到他。

  1946年,周恩来通过《文汇报》党外人士张振邦转送亲笔信给周尔鎏,让他去找发言人陈家康,并和陈家康保持联系。不久后周尔鎏接到通知:“你的七爸已到上海,他想见你一面。”

  周尔鎏接到这一通知十分兴奋,兴奋的同时也有些紧张。在约定的那天,周尔鎏带着弟弟周尔均一起来到思南路上的周将军公馆。时隔多年再见七爸七妈,周尔鎏显得有些拘束,周恩来则是亲切地招待他,让他不要紧张。

  周恩来见周尔鎏不是独自前来也有些意外,因此那次没有多聊什么,只是让给他们一些药。一个月后,周恩来让陈家康通知周尔鎏,说要单独见他一面。

  这次周恩来详细询问周尔鎏的家庭和苏北解放区的情况,当问到周尔鎏继母情况的时候,他说:

  “她和我爸爸闹纠纷,我不知道这件事,不久后她就把我赶出家门了。祖母让我来上海找您,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您,幸好我同学让我住在他的家里,不然我就要流落街头了。”

  周恩来听完侄子的话,沉默了一会,然后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真是个老实人啊!”

  紧接着周恩来指着墙上的解放区地图说:“你的父亲就在淮阴、盐城那一带,但具体在哪里我也不清楚,很可能已经牺牲了。”周恩来顿了顿说:“我打算带你去延安。”

  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进来了,她刚好听到周恩来说的话,她拉了拉丈夫的衣袖,示意有话要说。两人走到外间,对周恩来说:“不如先把尔鎏留在上海吧?他在这里读完高中,由我们出资抚养他。”周恩来想了一会儿,点点头同意了。

  其实不是不愿意带周尔鎏去延安,只不过那时周尔鎏刚刚考取高中。她除了希望年幼的周尔鎏能够继续留在上海完成学业外,还有就是周恩来工作忙碌,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担心不能更好照顾周尔鎏。

  那天在周公馆,周恩来的兴致很高,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带周尔鎏和一位美国军官共进午餐。周尔鎏穿着破旧的对襟衣服,那双破鞋连脚趾都露了出来。

  周恩来并没有因此感到为难,反而坦然地向美国军官介绍说:“这位是我的侄儿,刚从解放区过来。”美国军官虽然感觉有些奇怪,但出于礼貌不好问些什么,便笑着点点头。

  那么周恩来当时为何要这样做呢?原因格外的简单,周恩来就是要让外界人士包括国际人士了解真实的,了解真实的中国革命!周尔鎏和周恩来夫妇告别的时候,他们给了周尔鎏一笔钱,说:“这些钱是你三年读书和生活的费用,你好好保存,不要弄丢了。”看到周尔鎏将钱藏在贴身的衣袋里,他们才放心。

  周恩来摸了摸周尔鎏的头,说:“我们人是非常穷的,是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紧接着周恩来还向周尔鎏讲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道理。

  事后周尔鎏才发现孟子的原话被周恩来有意进行了调整,他把“贫贱不能移”放在首句就是针对周尔鎏当时的贫苦处境。

  从这以后,周恩来夫妇时不时地给周尔鎏寄钱,抚养他长大成人。解放初有一个政策,那就是解放前三年由谁出钱抚养,就算是谁的子女,因此周尔鎏能够说是周恩来夫妇的养子。

  解放后,曾笑着告诉周尔鎏:“你和你七爸都是AB型血,看来是冥冥中的缘分。”

  周尔鎏从小按照长辈的吩咐叫周恩来为“七爸”,叫为“七妈”,而他的弟弟妹妹则分别叫他们七伯伯、七妈或者七叔叔、七妈。周恩来喜欢叫周尔鎏的小名“爱宝”,始终没改变过;在周尔鎏小时候也喜欢叫他爱宝,但长大后就不这么叫了。

  有一次知道周尔鎏档案里填的是“城市贫农”后,开玩笑地说:“城市贫农可是没固定收入的,尔鎏尔鎏,怎么听上去像是北方人叫的二流子。”

  周恩来听后十分严肃地说:“你怎么能这么和孩子说话呢?孩子有很强的的自尊心,他不愿意沾我们的光,也不想影响我们,这是好事!”周恩来顿了顿,问:“你知道鎏是啥意思吗?”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周恩来说:“你去查查字典就能知道,是美好的金子的意思!”一听连忙说:“尔鎏啊,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挫折,你都要记住自己的名字。”

  而周恩来也说:“爱宝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委屈,你一辈子都要坚持自己的名字,照顾大局行事,我相信美好的金子总有发光的那天!”

  尽管周恩来和十分宠爱周尔鎏,但他在生活中却十分低调,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养父是周恩来。当然周尔鎏也没有辜负周恩来对自己期待,他成功考上南开大学,读了两个专业,一个是外国文学,一个是经济专业,还曾担任学生会主席。

  尽管南开大学的社会活动很多,但周尔鎏门门功课都是满分。当周恩来得知侄子被评为天津市“三好学生”后,他感觉到很高兴。

  1954年,周恩来见周尔鎏没多少衣服穿,便拿出一件黄色卡其布中山装,将它送给周尔鎏。对于这件衣服周尔鎏并不陌生,因为他经常在周恩来的身上看见它。

  这件卡其布的中山装在那年代一片灰黑之中显得格外醒目,不过由于周尔鎏当过兵,习惯穿素色衣服,不好意思将颜色这么显眼的衣服穿出去,于是便将黄色染成蓝色。

  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地说:“尔鎏啊,你这样做很好,既省了做新衣服的钱,又令衣服焕然一新。最重要的是染色后更接近群众,真是一举三得。”

  此后周尔鎏又穿了许多年,直到上面充满补丁,穿得不能再穿了,他才将这件衣服丢掉。

  令周尔鎏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件旧衣服的来头可不小,也令多年后的周尔鎏十分后悔当初的决定。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1976年,周恩来因病逝世,享年78岁。周恩来的逝世令全国人民都陷入悲痛当中。在处理周恩来后事的时候,有关部门决定寻找他生前的纪念品和文物,以便群众缅怀周恩来。

  不过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是十分简朴的,他生前留下的东西非常少,私人物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这项工作进展得不是很顺利。有关部门想来想去决定改变思路,去寻找那些被总理送出去的私人物品。

  不久后有关部门列出一份清单,其中就有周恩来在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时所穿的衣服。

  当时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为了迎接这一重要时刻,几乎所有参加这一盛典的人都换上了新衣服。唯独周恩来没有穿新衣服,他没有换新衣不是不看重开国大典,而是出于节俭的考虑。

  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并不是很发达,有很多百姓的生活还很困难,因此周恩来不愿意花钱重新做一件新衣。不过为了表明了自己对开国大典的重视,周恩来特意从衣柜中挑选了一件颜色比较鲜艳的卡其色中山装,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

  而周恩来在开国大典时所穿的衣服,就是他在1954年送给侄子周尔鎏的那件。

  当工作人员找到周尔鎏,并将那件衣服的来历告诉给他的时候,周尔鎏十分震惊。此时的周尔鎏才意识到,自己丢弃的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他感到万分后悔……

  不过不久后周尔鎏就释怀了:既然七爸将衣服送给自己,那就说明在他的心里这只是一件普通的衣服。正如当年周恩来参加开国大典的时候,他对服装没什么讲究,满心满眼都是国家建设和人民安康。

  周恩来廉洁奉公,严于律己,新中国成立后他从始至终保持着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

  进入北京后,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就选择了北京“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向周恩来介绍说:“这是闻名全国的服装店!”周恩来笑着说:“我就是慕名而来的。”

  紧接着工作人员向周恩来介绍英国呢料、澳大利亚的毛料等各种各式外国的布料。面对工作人员的介绍,周恩来摇了摇头,说:“不用了,我想买一些中国的料子,不管是毛料还是布料,都要国产的。”

  这次周恩来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中山装。这些衣服周恩来穿了10年依旧整洁、挺括,而这其中当然有奥妙。

  原来周恩来有两只袖套,办公的时候就套在胳膊上,这样做才能够保护臂肘处不会磨损得太快。不过周恩来一天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天长日久难免会被磨破,于是他便将衣服送到“红都”请裁缝修补。

  不管是参加重大国事活动还是在家里会见客人,大家见到的周恩来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周恩来也透过他的仪表堂堂,向世人显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文明。

  就周恩来穿衣而言,大家只能看见外面,而不能看到内部或者是实质的东西。其实周恩来穿衣服有很多“特殊”之处,比如说在领子、肘、肩膀、袖子等处内衬一层白布,缝制的时候用真马尾代替针线,以增加抗拉强度,可以穿的更久。

  周恩来的衣服穿破后都修补过,衬衣是用针线补丁,作为“礼服”的外衣则请高手艺人缝补,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周恩来一件睡衣穿了整整26年,补了穿,破了再补。直到周恩来临终时,他仍没有丢弃这件睡衣,从外面能数出来的补丁已经高达204个。

  1963年12月14日,周恩来经过长途飞行抵达开罗,住进国宾馆。这天晚上,当国宾馆服务人员来拿周恩来需要清洗的衣服时,却遇上了麻烦:他的衬衣和衬裤太破太旧了,如果交给服务员去洗的话,难免会令外国人误以为我们的祖国太穷,这该怎么去办呢?

  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对工作人员说:“先婉谢宾馆的好意,然后拿到大使馆,交给陈家康大使的夫人徐克力清洗。”

  徐克力看到周恩来的衬衣已经破的不成样子,十分激动地对前来送衣服的卫士成元功说:“你们在总理的身边工作,怎么能让总理穿这样的衣服出国访问呢?如果总理没钱的话,我可以拿自己的工资给他做!”

  成元功解释道:“总理严于律己,不经过他的同意,谁也不能为他添一件新衣服的。”徐克力听了成元功的解释仍不能接受,后来她真的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布料,亲自动手为周恩来做了两套衬衣,并托成元功带给周恩来。

  成元功考虑到现在是在国外访问,陈家康大使又是当年和周恩来一起战斗过的老革命家,于是便抱着试试的心态将这两套衬衣带回去,如实向周恩来汇报了这一情况。

  周恩来果然没有收下这两套衬衣,并让成元功带话回去:“你去问问她,她的工资是不是人民的血汗?”

  “人民的血汗”在周恩来的心中,哪怕是一滴也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多花一点。

  在吃的方面,周恩来也不讲究什么。据老同志回忆,在周恩来当总理期间,国务院召开的所有会议他都和大家一起在大食堂用餐,并依规定交粮票和钱。

  据冰心回忆,1952年她从日本回国,周恩来接见后共进晚餐,结果餐桌上却是四菜一汤,这令冰心十分意外。

  据江西原省长方志纯回忆,1954年他到北京参加国务院的一次会议,周恩来要留他们吃饭,他们十分兴奋,还在猜想会吃到什么山珍海味,结果周恩来请他们吃的全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周恩来到鞍山视察,依规定午餐和晚饭都是两菜一汤,工作人员却上了四菜一汤。周恩来见状说:“把两个菜端下去,热一热晚上再吃。”周恩来顿了顿继续说:“上点高粱米。”

  工作人员担心周恩来吃不惯,不好消化,迟迟没有答应。周恩来生气地说:“东北人民都能吃高粱米,我当总理的为什么不能吃?”

  1958年5月25日,周恩来带领国务院机关部、局长以上干部共500余人,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在此期间,周恩来和工地建设者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劳动8小时,从不早退或者迟到。

  周恩来每个月的工资是404.80元,这对当时一个普通的职工来说算是高工资了,但对一个国家的总理来说并不算高。周恩来从不会沾公家一分钱的便宜,他外出经常是自己带茶叶。

  1958年,中央出了一系列的指示,要求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没过多久周恩来去广州开会,服务员上茶水的时候却没有收钱。

  周恩来主动交钱,服务员说什么也不肯收,说没办法结账,他当即严厉地批评道:“我刚在北京签了字、发了文,不允许招待烟酒,现在你么不收钱,以后还怎么执行?”

  一次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因为思念老领导,就托人从福建送来一筐橘子,并让人捎话说请总理尝个鲜。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当即对工作人员说:“我不要!”

  工作人员觉得这样难免有些不通人情,便劝他:“既然送都送来了,就不能再退回去了。”周恩来想了想,说:“那这一筐橘子多少钱?”工作人员回答道:“25元一筐。”周恩来听后连忙吩咐秘书给龙飞虎寄去50元。

  1963年2月,周恩来在无锡视察的时候曾到蠡园参观。周恩来问陪同的同志:“你买门票没有?”陪同的同志没有在意这件事,但周恩来却马上清点人数,当场自掏腰包连陪同者的票都买了。

  除此之外周恩来对外出用车还严立规则:凡是坐车到饭店理发、公园散步、去医院看望亲友都属于私人用车,司机记账入册,月底一次性从工资内扣除。

  一次,周恩来到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北京饭店理完发后提醒司机:“从西花厅到饭店算私事,从饭店到人民大会堂才算是公事,你不要搞错了。”

  周恩来到各省视察或者开会的时候会吃工作餐,且如数付钱交粮票。1963年周恩来前往杭州治病,为了照顾他和他一同前往,而在杭州的衣食住行的费用都由周恩来付。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革命伴侣,周恩来同样公私分明,坚持原则,更加谨慎处事,严格要求。

  1925年,和周恩来结婚的第二天,他就订了一项协议:“恋人可以在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机关工作,但不能在一个具体部门共事。”几十年以来,和周恩来都遵守了这一协议。

  “我是政府总理,如果是政府里的一个部长,那么我这个总理和她这个部长就分不清了。会有人将她做的事当成是我支持的,这样一来,家庭关系、丈夫妻子的关系、政治关系等都混在一起,这不利于我们党的事业,也不利于我的工作。”

  周恩来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作风曾教育过一代人,激励过一代人。难怪周恩来被称为“最好的周总理”!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